Navigation menu
▲ 杭州市监察部门表示,已对“屏霸广告”展开调查。图/大众 每天想查看朋友的社交动态、看短视频,结果“一抖手”就出现了电商APP的界面。对于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来说,这种体验是陌生的。据大众新闻报道,记者亲自测试发现,不少常用的手机应用程序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软件启动时,只要有轻微的晃动,或者手指不小心碰到屏幕,就会立即跳转到某个电商应用程序;如果你想关闭它,要么跳得很快而没有时间点击按钮,要么按钮被隐藏起来很难找到。尤其是“双11”等电商购物节期间,强制用户单指轻触屏幕、摇一摇就跳入购物界面的“霸屏广告”频出身体略有增大。以往,根据相关平台的说法,跳入电商App并非“强制”,而是需要用户同意。智能手机可以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识别用户动作的轻微晃动,并据此认为用户同意打开电商应用。然而,这种近乎匪夷所思的操作却违背了用户自愿选择的普遍认知。首先,用户永远不会被恶意告知iis会提示哪些具体操作,往往充满了夸张的视觉设计,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用户只需等待广告自行关闭,无需找到主动关闭按钮。其次,为了提高跳跃率,很多App都将系统反馈的灵敏度调到了很高的水平,以至于用户很难控制甚至看不到。即使未设置 Shake Jump,触摸跳转条件也是刻意放松,用户不小心触碰屏幕任何区域都可以被视为“同意跳跃”。更有什者,一些应用会在后台未经许可收集用户的浏览历史和搜索数据,建立用户档案然后“植入”广告,不择手段地诱导跳转。盛行的“屏霸广告”堪称移动互联网的“牛皮癣”。这不仅严重损害用户体验,而且据称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这也是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的具体体现。这种损害用户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果断打破、精准治理。早在2023年2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es:为打开窗口和信息窗口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保证用户可以安全关闭;不允许频繁的弹窗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或者使用“全屏热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容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来刺激用户操作。广大用户早已对嚣张的“霸屏广告”“不闻不问”。不久前,杭州市余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余下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已收到相关举报,并已转交网监分局处理。目前正在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多个电商应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希望随着调查的深入,监管部门能够公平、有效地明确各方责任。切实纠正侵犯用户权益的违法行为,严厉处罚违法发布平台和广告商。电商平台虽然不是广告媒介,但作为广告主和流量的直接受益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双11”是年底电商竞争的关键节点,但业绩增长最终还是要靠优质服务维系消费者信任。 “优胜劣汰”式的恶性流量竞争注定难以为继。对于经常出现“霸屏广告”的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更要积极结合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广告发布行为,坚决杜绝“霸屏广告”。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归根结底,用户选择这些平台是为了获取内容和服务,而不是为了看广告,或者莫名其妙地跳转到其他电商应用。如果平台失去主体性,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内容平台的底线,最终只会失去用户的信任。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标本兼治,才能消除移动互联网空间的“广告污染”,让手机上的卡拉桑回到应有的清爽状态。撰文/南木(媒体人)编辑/柯锐/刘军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