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董事长徐锡仁入狱,引发北大药业股价震荡。 10月30日收盘,北大药业股价收涨6.97%。截至10月31日收盘,公司股价有所反弹,收盘上涨1.05%,报5.8元/股。徐希仁入狱,加入北大医学仅仅十个月。 2024年12月,浙江商人徐希仁及其子公司新优势国际“1元”入主北大医学,随后引发北大医学干脆走上“去北大”之路。失去最大客户的北大药业正处于经营阵痛期和转型期。然而,在变相途中,掌舵人却身陷囹圄,给北大医学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主席正在刑事监狱服刑。此前,“1元”接管北大医药10月29日,北大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有关部门通报,发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锡仁已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暂时无法履行职责。目前,公司已就相关工作作出妥善安排。这次徐锡仁用“1块钱”从北大拿到药后,只被关了10个月。 10月3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北大医学,询问抓捕犯罪分子许希仁的原因,但截至发稿,电话无人接听。 2024年12月,北大药业宣布由浙江商人徐锡仁及其子公司新优势国际接手。新优势国际收购新优势100%股权方正商业管理以1元持有西南合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合成集团”),从而间接收购北大药业控股权。与此同时,新控股创始人和数码创始人将针对合盛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债权转让给新优势国际,新优势国际向其支付共计3300万元,并获得目标索赔金额约23.92亿元。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状态。徐锡仁与新优势国际的股权关系。收购后股权结构来自2024年12月25日发布的详细权益变动报告。根据2024年12月25日发布的详细权益变动报告,以2024年12月25日收盘价计算,前述22.22%股份市值约为9.21亿元。据公告称北大药业同日发布的公告称,新优势国际成立于2024年8月,是专门为收购上市公司而设立的实体。除参与本次收购外,未开展其他具体业务。股权变更后,新优势国际持有和盛集团100%股权。新通沿河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是新优势国际的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人。徐锡仁持有新通延和100%股权,可能通过新通延和间接控制新优势国际,并实际控制新优势国际。徐锡仁成为北大医学实际控制人。新优势国际执行合伙人信通延河成立于2022年10月10日,是收购人实际控制人徐锡仁设立的开展投资业务的管理平台。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2022年度),截止2023年12月31日(2023年度),新通沿河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均分别为0元。今年2月,北大药业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中北九洲将其全部出资划转给位于杭州明曼的新优势国际。鉴于中北九洲并未向新优势国际缴纳实际出资额,因此股权转让价格为0元。各方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此后,中北九州退出合作,杭州名满加入合作。受让方杭州名满系新优势国际实际控制人徐锡仁控制的主体。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新通延河将担任新艾德华执行合伙人泰吉国际。新优势国际、和盛集团、北大药业实际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实际控制人为徐希仁。公开简历显示,1979年4月出生的徐锡仁,现任新优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担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分行浙江营业部董事。天眼查信息显示,徐锡仁目前在40多家公司工作。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从事软件开发、其他商业服务、其他信息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等行业。此前,北大药业10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期收到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徐锡仁的书面《授权委托书》。身份。徐锡仁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行职责,授权公司董事陈跃忠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梦川代为履行总裁、法定代表人职责。北大医学易主后,经历了剧烈的人事变动。贝壳财经记者查询发现,自2025年起,监事徐伟宇、非独立董事任振华、张勇因个人原因辞职,毛润被免去非独立董事职务,原董事长齐子鑫、原总裁袁平东分别于3月和6月宣布辞职。本轮人事变动中,余孟川当选为公司常务副总裁,陈跃忠出任非独立公司董事。公开简历显示,陈跃忠,出生于八月1969年出生,历任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宁波天健永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副总会计师、高级合伙人,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浙江康恩贝股份昂药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康恩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浙江丰登绿色副董事长、董事长。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余梦川出生于1972年9月,曾在北大制药工作多年。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6月,任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被动走上“去北大”之路,面临绩效病。收购徐希仁,北大医学被迫开启“去北大”之路,公司正处于帕西的十字路口ve 变换。根据协议,徐锡仁卸任后,北大医学应立即“砍掉”北大、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方正控股等公司,并更改公司名称。公司名称不得含有“北京大学”、“北大医学”或类似商号。 8月8日,北京大学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更名方案》。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经历2022年12月、2024年12月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北京大学将不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与北京大学不再存在股权关系。为明确上市公司目前的控股关系,并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拟逐步完成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更名工作,逐步实现公司名称变更。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去假大学”。与此同时,北大药业重要子公司北大药业也失去了最大的客户。 2024年11月,北大医药获悉,因双方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北大医药参与竞标。 2025年4月,双方决定在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终止业务合作。 8月11日,北大药业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5月结束与国际医院业务合作后,自2025年6月起主营业务已基本完成,与国际医院业务合作事项已进入最后交接阶段。 2021年以来,国际医院一直是北大医学第一大客户,北大医学销售额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其年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以上。 2024年,北大医学面向国际医院的销售额为10.03亿元,占全年总销售额的48.71%。其对第二大客户的销售额为6888.98万元,仅占全年销售额的3.34%。针对终止合作的影响,北大药师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北大药业未找到同类型业务,可能面临主营业务彻底清算、人事变动、企业转型的风险。目前,公司面临的业绩压力日益凸显。 10月30日晚,北大药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公司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几乎平分秋色;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31%。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编辑丁爽、校对岳彩舟、付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