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前三季度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存款搬迁是居民资

10月15日,央行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21万亿元。与此同时,M1M2剪刀差持续收窄,货币激活持续。业内人士指出,存款迁移本质上是利率机制作用下居民资产的重新配置。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出现明显转换,反映出企业制造业活动和运营增加、个人投资和消费需求复苏等积极信号。 “存款迁移”是利率机制影响下居民资产的重新配置。 9月份人民币存款中,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各项存款增加9194亿元。财政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分别减少8400亿元和1.06万亿元。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居民存款单月增量首次超过2万亿元,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单月非金融机构存款增速转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与季末收储有关。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复苏,资金可能回归股市或理财。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而非银行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在资本市场回暖、利率回落的背景下,不少市场机构考虑居民存款与非存款之间的变化。银行存款是居民存款向股市的“转移”。专家表示,所谓“存款迁移”,实际上是居民根据资产收益的变化,将银行储蓄存款转换到其他房产的现象。这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重要体现。 20年来,股票、房产、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基金等各类资产成为存托凭证资金不同时期转移的目的地。根据不同市场情况的变化,这些资金的流向也发生同一个方向的变化。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较快增长,主要与非银行存款正规化和银行间同业存单持有量增加有关。有专家指出,存款转移是结果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的相对变化,而不是原因。例如,当债券和股票收益率预期上升时,此类资产的持有量就会增加,而其他资产在预算约束(总财富)下就会相应减少。当不同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价格比关系发生弓形变化后,资金将从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利率的影响和传导将更加明显。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差弹性加大,存款“走”和“回流”时有发生。 M1M2剪刀间隙显着缩小。个人投资和消费需求回升。因为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持续缩小。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M2)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据此计算M的1平方米剪切缺口已收窄至1.2%,较去年9月的峰值10.1%缩小8.9个百分点,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低值。这意味着货币活跃水平显着提升。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近期M1增速较快提升,M2与M1增速“剪力差”明显收窄。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M1基数下沉以及城投平台公司因潜在债务置换而活期存款增加所带动。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被显着选择。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活动也有待改善。由于低基数效应去年逐渐淡去,9月可能是本周期M1增速的最高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进一步指出,M1增速延续上行趋势。一是季末贷款强度环比上升,衍生存款加快。二是9月份财政支出超过收入,政府存款转为居民和企业存款。 9月份,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增加2.96万亿元、9194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分别增减7600、149.4、-6042亿元。三是季末银行加大金融资产负债修复力度,非银行存款与一般存款的分化程度缩小。四是股市炒房活动仍不彻底,部分居民存款减少继续进入市场并要求增加交易货币。 M2增速回落至较高基数。温斌认为,财政政策力度加大、社会融资和信贷保持合理增长,对M2增长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但考虑到去年“9月26日”资本市场快速激活,形成了较高的增长基数,使得今年M2增速处于高基数之下。 “M1增速持续提升,带动M1M2剪刀差继续折算至1.2%,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低值,表明不少资金转为活期存款,仍然有利于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文斌指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蒋凡编辑陈莉校对薛景宁